现在提到华为,大多数人能够想到的东西,除了手机以外,就是汽车最为知名,问界、智界、尚界、享界和尊界等鸿蒙智行品牌可以说深入人心。虽然华为自己说不造车,但是鸿蒙智行与华为深度绑定,甚至卖手机的经销商都能看车,鸿蒙智行这个品牌无疑是成功的。但是最早和华为合作的品牌之一——北汽极狐汽车,却被人遗忘,我想问一句为什么。
首先就是造车模式的差别,鸿蒙智行倡导的是智选车模式,车企主要负责代工生产,而极狐则是华为HI(Huawei Inside)模式,华为只提供技术解决方案,北汽不愿让出主导权。
图:作为鸿蒙智行的热门车型,问界M8很好地为我们展示了车企+科技公司的合作模板。
造车模式的差异导致的结果是:鸿蒙智行通过全链路把控,能够用更低的价格和更优的配置实现破圈,而北汽坚持“车厂主导”思维,拒绝华为对生产流程的深度介入(如用华为体系替代麦格纳工厂管理),导致技术整合流于表面。
图:北汽蓝谷麦格纳工厂内景。
图:北汽麦格纳和华为的合作具象化到车型,就是车名加了个HI(HUAWEI Inside),基本流于表面。
具体到终端渠道,极狐需要建立自己的4S店渠道,而问界只需要一个门店面积足够大的华为体验店就可以,并且问界旗下车型可以直接放在门店C位,让人一看就记住了卖点——“华为手机店还能买车”。
图:极狐只能走传统车企的路子——4S店。
图:鸿蒙智行直接走进华为门店。
其次是体系短板。前面提到鸿蒙智行主要走华为体系,所以鸿蒙智行在各个方面的决策非常灵活,而极狐走的是北汽体系,北汽作为国企,各项决策需层层审批,无法快速响应市场变化。具体来说,华为提出工厂管理优化方案时,北汽内部耗时数月论证,而赛力斯仅用数周落地。另外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坦言:“在奇瑞与华为的合作中,听华为的就顺利,不听的就会遇到挫折”,这句话也从侧面证明了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协作的天然摩擦。
图:华为与奇瑞合作的智界差点走上极狐的老路,最后华为和奇瑞各自理清了自己的工作脉络,慢慢开始走上正轨。
还有一点要补充的是资源分散的问题。目前北汽除了极狐以外还有享界等多个品牌,而赛力斯(问界)、江淮(尊界)将自身与华为的合作视为“唯一救命稻草”,自然可以集中全公司资源支持。
图:北汽虽然重新和华为合作推出了享界,但享界目前的最大问题,还是认知度不高。
第三是定价问题,以极狐αS(阿尔法S)Hi版和问界M5为例,极狐的售价高达42.99万元,无法匹配北汽的品牌溢价能力,而问界M5有华为品牌背书,以25万元级别切入中高端市场,直接击中家庭用户的需求,自然容易引爆市场。
图:最顶配的极狐αSHI版售价高达42.99万,但极狐给人的印象还是北汽主导的品牌,北汽的品牌溢价能力根本撑不起这个售价。
图:而问界M5依托华为体系,再加上此前华为的口碑,成功在25万元级别破圈。
最后是华为的战略转向,目前华为造车有三种模式,第一种是零部件供应,例如含有华为ADS的奥迪A5L,第二种是极狐在走的Hi模式(联合开发),第三就是鸿蒙智行(华为主导,车企只作代工)。原来极狐还有机会和华为深度合作,但因磨合失败,华为将主要精力转到最容易掌控的鸿蒙智行,并且余承东此前也表示:“五界之后不会有第六界”,这就意味着极狐重返华为体系核心的机会也被彻底关闭。
所以极狐的最大问题就是有过度的执念,认为华为只是技术合作商而并非深度合作伙伴,再加上国企决策效率的低下,使其错失绑定华为的最佳时机。而“五界”的崛起恰恰证明——当传统车企敢于让渡主导权,与科技公司形成“躯体+灵魂”的共生体时,何尝不是一个突破自我的机会呢。现在这么搞,极狐真的是起了个早,连晚集都赶不上了。
股票配资开户多少钱,互联网股票配资,配资查询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